风口财评|景区“拍照限时”映照效率与公平
出门旅游,少不了拍照留念。据央视新闻报道,暑期旅游旺季,热门打卡点前游客排长队等待拍照成为普遍现象,在一些人气打卡点,游客排队时间少则半小时,多则两三小时,严重影响旅游体验。这一现象引发景区管理者的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既满足游客拍照需求,又保障景区秩序?
近期,多地景区推出“限时拍照”措施,尝试破解这一难题。南昌八一广场的创新做法值得借鉴:该广场在晚间高峰时段专门设置约40平方米的专属拍摄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每次允许20人进入,限时5分钟拍摄,并配备倒计时显示屏。这一举措实施后,每分钟游客流通量提高三倍以上,有效缓解了拥堵状况。
江西婺源篁岭景区的实践则展现了限时措施的温情一面。景区工作人员不仅执行限时规则,还主动为游客拍照、指导打卡姿势,获得广泛好评。该景区管理人员表示,他们会根据客流量灵活调整措施,当等待人数较少时不严格执行计时,体现了管理的人性化。
专家指出,景区限时拍照应该成为可以感知、可以选择且可以优化的服务工具,既要维护秩序,也要让游客拍得满意、玩得尽兴。这一观点揭示了限时措施的本质:不是简单粗暴的时间限制,而是精细化管理的体现。成功的限时措施需要平衡公平与效率,通过明确而公平的规则,既保障每位游客的拍照权益,又避免公共资源被过度占用。
值得注意的是,当游客看到队伍有序前进,等待时间变得可预期时,焦虑情绪自然缓解,游览体验显著提升。这种心理效应的改善,往往比实际等待时间的缩短更为重要。从行业发展视角看,景区限时拍照的探索反映了我国旅游业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运营的转变。
未来,更多景区可能会采取类似措施,但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规则与人性化。理想的限时措施应当分场景、分时段实施,对普通游客合理限时,对特殊群体适当放宽,对商业拍摄另行规定。同时,景区还可以通过提供最佳拍摄角度提示、专业拍照服务等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游客满意度。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赵冲)
编辑: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