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遵义村民养虫不除虫?还形成了产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09:07:00    

又是一年五倍子倍蚜虫的收虫季。眼下,在绥阳宽阔镇红河村的倍蚜虫繁育基地内,苔藓绒毯上缀满褐点,工作人员手持鹅毛刷轻扫篷布表面,将比芝麻粒还小几分的蚜虫扫入杯中,再分批、定量装入特制虫袋。

随后这些倍蚜虫的"移动育婴室"将被送入恒温培育房,在经过月余的繁育后,将精准投放到盐肤木枝丫间,开启与树木的共生循环。“每袋约装有100只蚜虫,存放25到40天就能挂树了。截至目前,我们这个基地,已经收了约3万个虫袋,可以满足300余亩的林地挂袋。”红河村村委委员陈雨介绍道。

五倍子是五倍子蚜虫寄生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背上所形成的虫瘿,富含单宁,是一种重要的中药,其提取物和衍生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纺织等领域。

五倍子的形成本质上是一场精密的生物协作,当虫袋挂上之后,里面的蚜虫会快速爬上盐肤木幼枝吸取树叶汁液,同时分泌出一种酶,使树叶细胞大量增生。大约一星期,增生的树叶细胞就会把蚜虫包裹起来,形成“虫瘿”即五倍子。其中蚜虫能否在盐肤木、青麸杨上寄生是关键。为保障五倍子“挂果”率,减少采购成本,2019年,红河村在贵州省农科院、县林业局专家团队的帮扶下,开始自建集藓床培育、种虫繁育、苗木种植于一体的试点基地,经过多年摸索,技术已逐渐走向成熟。


“经过近七年的发展,我们村的五倍子产业已经初见规模,不少村民都已经基本掌握了倍蚜虫的培育技术。五月我们将全面展开虫袋挂袋工作,届时中国林科院的专家还会到我们村实地进行技术指导,保证蚜虫顺利迁飞,提升五倍子产量。”红河村党总支副书记李霓羽表示。

如今,五倍子已经成为了红河村的一张“产业王牌”,在不断探索林下经济发展中,权衡生长环境、经济效益、生态价值等因素,带动村民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中走向致富路。目前,红河村共计种植五倍子4200余亩,建立苔藓培植基地约2000平方米,全村每年采收五倍子20吨以上,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下一步,红河村还将进一步与专家团队紧密对接,充分借助专业力量,确保收虫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持续攻坚关键技术。同时,深度挖掘土地生产力,着力推广五倍子+中蜂、五倍子+中药材、五倍子+苗木、五倍子+食用菌等,有效延伸产业链条,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推进提供实践路径。

全媒记者:陆邱珊 绥阳融媒:黄河鸥 黄梅梅

编辑:艾梦莹

相关文章

遵义村民养虫不除虫?还形成了产业!

2025-04-21 09:07:00实时讯息

品质西海岸|繁花绽放:一方影视沃土的耕耘之路

2025-04-19 16:10:00实时讯息

【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独山县百泉镇:养蜂酿造“甜蜜”生活

2025-04-17 21:05:00实时讯息

创新工作方式 做好政府信息公开

2025-04-17 04:27:00实时讯息

望城区靖港镇复胜村:干群齐心促春耕,不负农时不负春

2025-04-14 21:03:00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