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上检查更便利!各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出“新招”展“实效”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 题:“码”上检查更便利!各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出“新招”展“实效”
新华社记者齐琪
如何破解检查主体身份不明晰问题?检查频次高、重复检查怎样解决?执法检查任务清单如何确定……
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发布,首次对涉企行政检查作出系统全面规范。近期,各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码”上行动,纷纷亮“新招”展“实效”,切实为企业发展减轻负累、保驾护航。
“亮码入企”——明身份、框界限
“您好,这是本次检查的二维码,您可以通过‘随申办’扫码查看检查部门、人员、事项、结果……”
日前,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城管执法中队一级行政执法员严巍在手机App上填写好被检查门店的信息后,系统便生成了一个“检查码”。门店负责人扫码验明检查人员的“真身”,还可获取检查任务、事项和执法人员信息等内容。
聚焦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随意检查”等突出问题,今年1月起,上海市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检查码”。执法人员一到企业就需先“亮码”,明确检查主体、减少检查频次,让商户更好专注经营。
以上海交通运输领域的执法为例,自2025年1月1日正式启动“检查码”应用工作以来,共发送“检查码”约1900张,涉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近30%。
推进“无码不检查”制度落实,也为检查工作带来诸多便利。
“检查时,商户要先扫码核实检查内容和检查者身份,这也让执法检查工作更规范。”江宁路街道城管执法中队一级行政执法员宋洁表示。
“扫码检查”——减负累、提质效
今年3月,重庆市江北区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的执法人员根据检查计划对某动力设备有限公司开展“综合查一次”跨部门联合检查。检查开始前,3名执法人员主动扫描了该企业的“企业码”。
据了解,执法人员扫一扫“企业码”即可获取检查任务、检查内容和历史执法数据,实现检查内容“一码明晰”、企业情况“一码掌握”、重复检查“一码预警”。
“企业码”不仅让企业吃下“定心丸”,也让执法工作“一目了然”。
江北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二级主办丁雪飞表示,检查前必扫码有效杜绝了随便入企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累。
据了解,目前重庆市已有11个区县开展了“扫码入企”现场检查。下一步,重庆还将加快部署使用“执法码”,通过“企业码”和“执法码”两码互核,实现入企现场检查可追溯监督。未来还将依托“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完善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评价机制,推动营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码上监督”——重监督、有反馈
“您好,这是我们本次检查任务的二维码,您还可以通过‘浙里办’App对我们的检查行为进行评价。”
近日,浙江嘉兴港区综合执法分局执法队员将检查结果录入“浙政钉·掌上执法”平台。检查结束后,被检查对象便可以扫码获取行政检查相关信息,并对检查内容进行监督和评价,实现“码”上知情、“码”上监督、“码”上评议。
数字智能让检查工作全过程可追溯,让检查更加透明、高效、便捷。“检查完以后还可以重新扫码再看检查结果,自己也能对照整改,方便不少。”餐饮商户李女士说。
据了解,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将“亮码执法、亮码检查”作为执法人员入企检查的标准程序和规范要求。每一个码对应一次入企检查,全程上线、全程留痕,企业通过扫码就可以清楚知道“谁来查”“查什么”“结果怎么样”,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价;监督部门通过对码的追踪就可以开展实时监督。
“下一步,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辅助行政执法工作,提升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智能智慧水平。”浙江省司法厅厅长戴纪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