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一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企稳”“回暖”“增强”成关键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0:38:00
△4月16日上午10时许,今年首趟北京至莫斯科中欧班列从北京市房山区启程。据介绍,本次班列货物重450多吨,价值490多万元人民币,将从满洲里口岸出境,全程约9000公里,预计运输时间为16天。人民政协报记者 齐波 摄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当日,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举办“2025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与会专家围绕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展开分析与研判。“企稳”“回暖”“增强”等成为关键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王微着重关注国内消费市场的变化。她认为,一季度国内消费市场运行特征主要表现为:企稳态势延续、结构调整向上、向新势头不变、政策加力显效。王微指出,作为衡量消费的主要指标,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较去年全年增速高出1.1个百分点,是实现消费市场企稳发展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稳”的基础也在变好。从居民收入看,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长“跑赢”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收入水平改善,国家提高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的政策也在加快落实,为提振消费提供了稳的基础。一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0%,继续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延续了持续向服务消费转型升级的态势。这体现在,春节假期期间,居民出行度假、文化娱乐及体育健康消费持续快速增长,电影票房收入创历史新高,多地演唱会一票难求。消费品提质升级也在加快,特别是以“两新”政策支撑的消费品置换升级在加快,手机、平板、电脑和一些中高品质的家电产品销售占比不断提高。王微分析,今年一季度消费市场的企稳向好与政策加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2025年中央将提振消费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部署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在2024年底和2025年初就将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国家补贴提前下达地方。根据商务部统计,截至4月10日,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已经超过200万份;家电也实现了扩围,从去年8类扩展到12类。这些政策对引领促进和激发社会消费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高频数据对宏观经济运行形势的监测分析,我认为,一季度经济形势可以用‘开局好、成色足,多点发力、向新而行’来总结。”在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处长杨道玲看来,多项指标显示,经济呈现显著回暖态势。这体现在:一是消费潜力加快释放,消费领域亮点纷呈。人气是观察消费活力最直观的视角,研究单位对全国代表性的线下商圈人流量数据进行了抓取,构建了线下消费热度指数。数据显示:一季度,线下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了14.2%,较去年四季度提高了1.7个百分点。二是投资动能不断增强,建设进度明显提速。一季度全国项目投资的中标金额同比增长10.7%,3月同比增长11.6%。其中,市政设施、医疗卫生、交通工程领域增速较快。经济大省积极推动重大项目落地继续发挥“挑大梁”“主力军”的作用。三是工业生产加快回暖,企业创新亮点频现。工业园区生产热度指数一季度同比增长11.3%,其中3月同比增长14.9%。技术创新型企业经营活力指数一季度同比增长18.4%,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四是外贸平稳增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比如,一季度全国主要港口的日均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0.6%,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1%,一季度日均国际货运航班的数量同比增长35.9%。保税区人流量指数同比上升18.8%。主要外贸港口船舶到离港数据监测发现,3月份滚装货船日均离港同比增长了8.1%,已经连续实现了13个月的稳步增长。分析实现“开门红”的原因,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这与政策持续显效、消费品以旧换新、资本市场回暖、央地财政协同发力等密切相关。谈及中国资本市场近期表现,罗志恒指出,美国挑起关税战后,中国政府应对较为从容,市场投资者已有提前预期,中国版平准基金非常及时地发挥了类平准基金作用。当“国家队”进场后,清晰地看到民间方面的资本,包括民营龙头上市公司纷纷表态回购增持。总体而言,在国家队资金和民间力量的结合下,此次资本市场应对关税冲击的效果较好。罗志恒认为,要更加坚定地看好中国资本市场。这源于:一是中国应对关税战更加从容,有更多工具应对外部冲击,“基本面稳定是最大的底气”。二是国际投资者追求收益,在美国、欧洲股市下跌时间较长、幅度较大的背景下,他了解到,有些国际投资者提出想到中国增加持仓。他建议,要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让好公司源源不断进来,让差公司坚决退市,增强对投资人的吸引力。在金融方面,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周景彤指出,一季度GDP增速超出市场预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在经济回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一季度资金投放呈现三个特点:总量稳、结构优、价格降。此外,金融风险总体上得到缓解。周景彤分析称,一季度,房地产市场风险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房地产市场前、中、后端指标均出现边际好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并显著缓解,城投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债务期限结构明显优化,整体债务风险防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于合理区间,债券市场风险明显收敛。对于未来,周景彤认为,面对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和复杂的形势,经济回升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他建议,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稳增长以及外贸等领域的支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一是瞄准稳增长,适时降准降息,着力对冲宏观经济面临的外部冲击和下行风险;二是瞄准稳市场,有效防范外部冲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瞄准稳外贸,积极应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冲击;四是从中长期瞄准产业升级,继续支持重点的领域。在房地产市场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保持持续向好态势,目前正向结构性止跌回稳方向迈进。特别是从结构来看,出现结构优化、品质提升的趋势。他认为,未来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基础还有待夯实。下一步要通过对购房者减负、进一步完善“好房子”配套、加力推进存量商品房收购、注入优质资源等激发购房潜力。
记者:王硕
文字编辑:李恒
新媒体编辑:叶瑶楷(实习)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