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吕其明自述:无尽的思念啊,亲爱的爸爸

4月3日晚,在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张亮执棒上海爱乐乐团演绎了《吕其明作品音乐会》,音乐会上,吕其明新作《无尽的思念》(一个烈士后代的心声)首演。音乐会尾声,94岁作曲家、“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登台,向观众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寄托对烈士的哀思。以下为自述内容节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我作为抗日老战士,心情不能平静。回想那生死存亡的战争年代,很多战友牺牲了,我的家人牺牲了,而我在九死一生中幸存了下来。我是一个幸存者,同时我又是一个幸运儿。
父母养育了我10年,人民军队养育了我9年,而上海人民养育了我78年。我喝着黄浦江的水成长,是党把我培养成一个电影作曲家。回想我一生的经历,真是感慨万千:我26岁时写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35岁时写了《红旗颂》,82岁与人合作写了交响组曲《使命》,94岁写了《无尽的思念》,这都是我前进道路上深深的脚印。
《红旗颂》问世已经60年了,60年来我对《红旗颂》不断进行了修改加工。为了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乐团和音乐爱好者需要,我已经写了11个衍生的版本,比如铜管乐、钢琴与乐队、双钢琴版、儿童合唱版、钢琴弦乐六重奏等等,希望让更广大的群众可以喜欢并经常演唱、演奏《红旗颂》。最近我将要出版《红旗颂》60周年纪念版的总谱与分谱,并免费赠送给全国80多个专业的交响乐团,希望他们今后都能演奏管弦乐序曲的修订版本。

4月3日晚,张亮执棒上海爱乐乐团演绎《吕其明作品音乐会》
今年也是我的父亲吕惠生为国捐躯80周年。我时常在梦中和亲爱的父亲、母亲见面,深情地怀念他们,感激他们对我的养育之恩。去年,我开始筹划写一部作品《无尽的思念》,以寄托我的哀思,献给我的父亲,同时也是献给千百万伟大的革命先烈。写作中,我常常处在激动之中,难以入睡,有时激动得泪流满面。
父亲在担任新四军皖江抗日根据地的行政公署主任时,呕心沥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父亲不幸因叛徒出卖被捕后,在狱中坚贞不屈地进行斗争。面对种种引诱,他无动于衷;遭受严刑拷打,他面无惧色。走向刑场时,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43岁,父亲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无愧于党和人民。父亲去了,没有留给我任何物质意义上的遗产,却留给我无比巨大的精神财富,使我受益终身。我这一辈子以父亲为榜样,踏着父亲的足迹前行,为党、为祖国人民战斗终生。这部作品是我切身的体验和感受,是一个烈士后代的心声。

《无尽的思念》字幕手稿
我去年开始构思这个作品,大概写了三四个月写完了第一稿。30天前,我生病住进医院,在病房中完成了《无尽的思念》第二稿的写作,使我今天能站在这里与大家见面。住院时,我一边接受治疗,一边修改《无尽的思念》,最后把它完成了。
《无尽的思念》是一个小品,不是很宏大的作品,没有什么高超的技巧,只有淳朴的感情。我就想通过这个作品来表达我的哀思,表达我对父亲、对烈士们的怀念。最后的尾声,我写下:“无尽的思念啊,亲爱的爸爸,安息吧!您的英名永留人间!”
原标题:《94岁吕其明自述:无尽的思念啊,亲爱的爸爸》
栏目主编:施晨露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吴桐 孙诗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