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对话华羚乳业董事长,解码牦牛乳产业的崛起与未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02:50:00    

青藏高原,这片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净土,孕育了独特的牦牛乳产业。作为中国特种乳牦牛乳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单位,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羚乳业”)深耕行业30年,以科技为剑、生态为盾,不仅推动牦牛乳从高原牧场走向全球餐桌,更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之间架起了一座共赢的桥梁。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华羚乳业董事长敏永祥,围绕牦牛乳产业的现状、挑战、未来战略及企业使命展开深度对话。


敏永祥


一、牦牛乳产业:从高原“珍品”到国民“新宠”

乳业时报:近年来牦牛乳产业快速发展,当前行业发展现状如何?

敏永祥:近年来,牦牛乳产业发展态势迅猛,现已步入稳定增长的新阶段。从养殖到加工,从研发到销售,整个产业链全面开花,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24年,中国牦牛存栏量约1650万头,占据全球牦牛总数的95%以上,是当之无愧的牦牛养殖大国。目前,全国规模化牦牛乳加工企业已达26家,牦牛乳产量达到100万吨,产值高达125亿元,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具体来看,当前牦牛乳产业呈现出五大亮点:

1、产品多元化,铸就产业坚实内核。以华羚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已成功开发出牦牛乳酪蛋白、牦牛乳奶粉、微生物培养基等3大类50多个品种,涵盖婴幼儿配方奶粉、成人奶粉、蛋白粉、奶茶、酸奶粉及休闲食品等,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场景需求,拓展了牦牛乳产品的应用领域。

2、市场高活跃,激活产业澎湃动力。牦牛乳作为纯天然、健康的优质乳制品,市场需求一路攀升,数据显示,2014—2023年这十年间,中国牦牛乳产值从4亿元跃升至125亿元左右,市场规模急剧扩张,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3、科技深赋能,打造产业升级引擎。先进繁育技术与科学管理方法的引入,大幅提升了牦牛的生产性能。例如,合作市佐盖多玛乡承担美仁牦牛保种选优工作,使牦牛个体产奶量提高 25%以上,科技正成为牦牛乳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4、模式新涌现,开拓产业发展格局。甘南州等地积极构建涵盖牦牛种业、科学养殖、精细加工、流程溯源和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体系,各环节紧密协同,有效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5、政策强扶持,筑牢产业稳固基石。近年来,特种乳行业发展迎来黄金期,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涵盖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多个方面,为牦牛乳产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各地还结合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如甘南州制定的《甘南牦牛繁育技术规程》《绿色食品甘南牦牛养殖技术规程》等,从源头保障了牦牛乳产品质量,助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华羚实践:科技引领产业化,责任书写共富路

乳业时报:作为龙头企业,华羚在推动青藏高原牦牛乳产业化进程中取得了哪些突破?

敏永祥:华羚乳业重点聚焦三大核心领域,在推进青藏高原牦牛乳产业化进程中成功攻克多个关键难题,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一是科研创新,技术领航。华羚高度重视科研投入,累计投入科研经费1 亿多元,成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华羚在行业标准制定上也发挥了引领作用,牵头起草了牦牛乳酪蛋白产品的两项国家标准。此外,联合8家科研院所成立“中国牦牛乳研究院”,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功突破多项产业关键技术瓶颈,为牦牛乳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

二是产业升级,融合发展。华羚紧密结合青藏高原生态功能定位、牦牛乳资源优势,牢牢把握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中国牦牛乳都”的发展契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投资5.76亿元,建成了集自动化、数字化、现代化为一体的年处理10万吨鲜牦牛乳精深加工生产线,以及自主设计的国内第一条现代化年产万吨干酪素生产线的生产加工区。同时,搭建了以甘南为中心,辐射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五省区的牦牛乳、曲拉原料交易平台及订单农业交易区。探索出 “科技兴产业、产业保生态、生态促旅游、旅游带产业” 的三产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成功构建起牦牛乳全产业链发展生态圈。累计投入110多亿元,带动五省区14.5万农牧户、73万余人实现增收,约5万余人投身于牦牛乳产业链相关工作。

三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华羚乳业不仅在国内构建起全面的销售网络,产品覆盖全国,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产品远销欧盟、美国、中东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显著提升了青藏高原牦牛乳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进一步增强了产业影响力。

三、直面挑战:牦牛乳产业化的破局之路

乳业时报:当前牦牛乳产业发展面临哪些难题?未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敏永祥:当前,牦牛乳产业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动物源性定量、宣传推广、物流成本等方面。一是动物源性定量检测亟待完善。依据 GB19644 -2024标准,规定调制乳粉来自主要乳源的乳固体含量不得低于 70%。目前,尚未构建起有效的动物源性定量检测方法,对产品质量监管带来一定难度。二是牦牛乳品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牦牛乳以其“地域独特、种群稀有、民族特色、营养功效”的四大特色,以及“资源珍稀、产量有限、环境优美、品质卓越”的四大属性,成为大自然赋予的珍贵礼物,但缺乏有效的线上线下宣传策略和推广手段,导致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消费者认知度还不够高。三是物流成本较高。牦牛养殖分布区域广阔且分散,多在交通不便的高海拔山区,使得奶源收集的难度和成本大幅增加。如在一些偏远牧区,收集奶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运输车辆和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维护,还有产品的包装,以确保奶产品的质量安全,这些都会增加物流成本。

行业未来如何破局,必须要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应从产品研发、品牌建设、产业融合、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产业协同等方面入手。一是深挖特色,创新产品研发。深入研究牦牛乳独特的营养成分,如富含的共轭亚油酸、乳铁蛋白等,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开发特色产品及功能性牦牛乳产品;针对婴幼儿,研发符合其营养需求的牦牛奶粉,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塑造品牌,提升市场认知。结合青藏高原独特的地域文化、生态环境,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牦牛乳品牌。通过宣传牦牛乳“天然、绿色、有机”的特点,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产业融合,拓展经营模式。推动牦牛乳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以牦牛养殖、乳制品加工为主题的旅游线路,让游客亲身体验牦牛乳的生产过程,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将牦牛文化融入产品设计和营销中,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牦牛乳文创产品,延伸产业价值链。四是培育人才,激活发展潜能。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开设与牦牛乳产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养殖、加工、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五是技术创新,突破制约瓶颈。加大科研投入,解决牦牛养殖技术难题,提高牦牛产奶量和质量。研发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在保证营养成分的前提下,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六是拓展市场,扩大销售规模。在巩固本地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内其他地区和国际市场。七是产业协同,完善链条体系。加强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协同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乳业时报:甘南州被授予“中国牦牛乳都”称号,华羚如何利用这一区域品牌优势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敏永祥:甘南州荣获“中国牦牛乳都”称号,这给华羚乳业带来了极为宝贵的区域品牌优势。凭借“中国牦牛乳都”的品牌影响力,华羚乳业大力整合甘南州及周边地区的牦牛乳产业链资源。一方面,与当地养殖户构建更为紧密、稳固的合作模式,通过派遣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养殖技术指导,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等方式,助力养殖户提升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牦牛产奶量与质量,确保优质奶源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吸引包装、物流、科研等上下游相关企业汇聚,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加强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作为“中国牦牛乳都”的龙头企业,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深度参与并大力推动牦牛乳产业标准化建设。联合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制定和完善牦牛乳从生产源头、加工过程到质量检测等全流程的标准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明确、统一的规范与准则。

从雪域高原到世界舞台,华羚乳业用30年书写了一部产业振兴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史诗”。在这场对话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更是一个在坚守与创新中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乳样本。



丨来源乳业时报 记者 杜兆侠

丨本期编辑:冯晓敏

丨校读:冯晓敏

丨监制:张耀 封斌

丨总监制:赵敏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使用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乳业时报官方微信;本平台转载内容部分来源网络,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闻热线:0471-6564013

广告热线:0471-6564013 6564046






图片

相关文章

新产业申请样本传输系统相关专利,能兼顾普通和加急样本提取检测

2025-04-19 18:02:00实时讯息

东湖评论:天空之城一飞冲天

2025-04-19 16:45:00实时讯息

针对美国301调查,多家“国字头”协会发声!

2025-04-19 16:38:00实时讯息

品质西海岸|繁花绽放:一方影视沃土的耕耘之路

2025-04-19 16:10:00实时讯息

同比增13.2%,“强磁场”!透过数据看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信心增强

2025-04-19 11:43:00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