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告别到延续,生命在奉献中永恒 成都举行2025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
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婉清)4月3日报道 在生命的尽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做出无比伟大的抉择,成为遗体器官捐献者。当生命的烛火即将熄灭,他们却以爱为薪,让生命的光亮延续,用自己的身躯,为医学研究点亮探索的明灯。他们捐出的器官,是绝望中的希望曙光,为患者开启重获新生的大门。他们的名字或许不被众人知晓,但这份超越生死的大爱,将永远镌刻在人们心间,成为人性至善至美的永恒见证。

4月3日,由成都市红十字会、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德阳市红十字会、眉山市红十字会、资阳市红十字会主办,锦江区红十字会、新都区红十字会承办,成都医学院协办的“‘春之声——生命·希望’2025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举行。
随着一曲《春之声》奏响,上午9:30,全体人员怀着尊崇之心缓缓颔首,向以大无畏精神为医学发展奠基、为生命延续架桥的遗体器官捐献者默哀。默哀毕,全体人员聆听了遗体捐献者亲属饱含思念的深情讲述,倾听了成都医学院副校长满含敬意的感恩致辞,听闻了德阳市红十字会在推动捐献工作中的经验分享,感受了成都市红十字会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决心,见证了医学生立志传承大爱的坚定誓言。随后,大家手持鲜花,神情庄重,依次走向纪念处。献花完毕后,众人移步前往感念堂和生命科学馆,进一步体悟生命的厚重价值与奉献的伟大力量。

置身于活动,台上每一句真挚的分享、每一段动人的故事都在叩问人们对生命馈赠的理解。其中,遗体捐献者家属代表、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黄力波的发言,尤其引发共鸣。黄力波表示,在其父亲黄洪君离世后,他便开始频繁关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在得知我国每年有超30万人等待器官移植,却仅有1万余人能成功获救时,他对父亲的抉择有了更深感悟:“父亲的奉献是伟大的,那些因他而重获新生的患者,那些因他而进步的医学研究,都是他生命延续的见证。”父亲逝世后,带着对父亲的追思和对生命传承的信念,黄力波签署了捐献志愿书,延续着这份生命接力。成都医学院学生姚兰同样难掩内心澎湃。她表示,在未来,自己将把对“大体老师”的感恩化作学习动力,在解剖实践中严谨钻研,不辜负这份珍贵的学习机会。今后,她还将主动投身公益宣传,向大众普及器官遗体捐献知识,让更多人懂得这份大爱的价值,让奉献精神薪火相传。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遗体器官捐献者无私精神的深情礼赞,还是一次凝聚社会力量、推动生命接力事业前行的重要契机。

据了解,近年来,成都市红十字会系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积极倡导“自愿无偿,高尚利他”的捐献理念,深入开展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动员、志愿登记、捐献见证、缅怀纪念、人道关怀等工作。自遗体器官捐赠工作开展以来,成都红十字会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达到16万余人。


成都市红十字会,德阳、眉山、资阳市红十字会,成都市各区(市)县参会者,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代表、遗体接受医院医护人员、红十字“三献”志愿者代表以及成都医学院学生代表200余人现场参与此次缅怀活动。同时,活动还通过线上视频、图片直播的方式,让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们也能寄托哀思。据悉,活动直播期间累计观看人数超2万,大家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汇聚于此,共同缅怀那些伟大的生命馈赠者,让这份跨越空间的敬意与追思,在人们心中延续。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张烁 责编:高婷 审核:马兰 谭麟 监制:赵若一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