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满意度提升年”行动,释放什么信号?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记者4月23日从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省卫生健康委4月22日印发《四川省“满意度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涉及19条患者满意度提升行动、6条员工满意度提升行动,行动范围包括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也鼓励二级以下公立医院和全省民营医院参照开展。
患者满意度提升行动19条里,不乏近几年各地一系列新探索——比如预约诊疗服务、“一次挂号管三天”、“互联网+护理服务”等。但《方案》将惠民政策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了——“到2025年底,二、三级公立医院100%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到2025年底,100%三级公立医院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这两个百分之百的指标,意味着就医更高效,更多患者能减少等待时间。
细节里满是民生关切。记者注意到,“推行‘安心输液’服务举措”成为四川省“满意度提升年”行动实施的“必答题”。《方案》提到,在门诊观察室、住院病房等场所推广使用输液报警器,或通过其他智能化手段增强输液过程的安全性,减轻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负担,确保患者输液安全。“这个措施看似很‘小’,但患者很在意。我们希望患者在每一个就医环节都能感受到关怀和尊重。”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解释此项制度设计初衷,19条措施既学习借鉴省内外好的经验做法,也聚焦群众对医疗服务各类诉求,坚持问题导向。
而员工满意度提升行动6条中,也能窥见我省对医护群体的人文关怀。“医院要科学安排诊疗护理班次,保障医务人员合理休息休假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鼓励医院建设‘医护减压中心’,配备心理测评系统、智能减压设备”.....“我们认为提升患者满意度、员工满意度,两者相互促进。员工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通过提高员工满意度,员工能以更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而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也会增强员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激发工作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医疗服务整体水平提升。”
早在2023年,《四川省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也紧扣医疗服务需求新变化,重点聚焦患者就医的诊前、诊中、诊后体验的三个关键环节出台系列措施。“这次的方案,既是为巩固此前政策成果,也是为重点围绕群众看病就医中反映较多的‘新需求’,进一步优化服务,持续增强大家获得感。”该负责人表示。
短评
俯身倾听医患最细微的焦虑
拿到这份政策文件,“安心输液”“建设医护减压中心”等关键词纳入全省行动,有些意外,但一定是好消息。
输液谁都有过。我们都担心头顶上的瓶瓶见底了,而护士刚好不在。从这次的行动,从一枚小小的输液报警器开始,从破解患者输液时的盯梢焦虑开始,患者会更有安全感。
白衣天使也不总是坚强。遭到恶意投诉、误解,或者职业倦怠时,我们需要让医护群体觉得,在四川不光有安身立命之所,也有卸下心理压力的阵地、长远发展的渠道。这样,才能促进医护人员释放更具温度的专业力量。
双满意度提升年,释放了什么信号?患者与医护不再是服务与被服务的两极,以人为核心的双向奔赴,或许正是破解医改难题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