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永远值得期待!超260亿实施59个重点项目,“四脉一核”赋能环两江先行区
为落实佛山市委战略部署,4月9日,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南海片区项目发布会召开。4月14日上午,丹灶在康园召开“人文科创 四脉一核”——环两江先行区丹灶镇重点项目发布会,并举行环两江先行区丹灶片区启建仪式,以一马当先的姿态助力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建设。
会上,丹灶镇发布《环两江先行区丹灶镇工作方案》,高起点系统谋划构建“人文科创 四脉一核”发展体系,并高效率推进落实、高质量建设运营59个、总投资超260亿的重点项目,涉及产业、文旅、城乡品质、公共服务等领域,全面展现了丹灶为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建设的新担当和新贡献。
佛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副主任廖成林,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丹灶镇党委书记何敏仪,丹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钟强等参加发布会和环两江先行区南海丹灶片区启建仪式。

“人文科创 四脉一核”——环两江先行区丹灶镇重点项目发布会。
构建“人文科创 四脉一核”发展体系
环两江先行区的核心区6个镇街中,南海西部三镇丹灶、西樵、九江全域入列,地理位置居中、面积占比过半、GDP占比近四成,南海是环两江先行区的主战场,而丹灶又身处南海片区核心腹地,发展的聚光灯已经给到丹灶。
大会现场,钟强深入解读《环两江先行区丹灶镇工作方案》的建设思路。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为体现丹灶的使命担当、突出城市的个性特色,工作方案将这座城市的蓝图凝练成了“人文科创 四脉一核”八个字。更标志着丹灶又一次站在了城市变革与发展的关键节点上。
为什么是这八个字?这八个字代表着什么?四脉是指有为水道历史水脉、官山涌城市水脉、南沙涌艺术水脉、北江生态水脉;一核是指仙湖科创核。

丹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钟强深入解读《环两江先行区丹灶镇工作方案》建设思路。
首先是活化有为水道历史水脉,彰显生机勃发的岭南风华。要承接好大地艺术节向有为水道延伸,推动沿线村居借势借力发展人文经济。其中,康园活化是整个有为水道活化提升的“重头戏”。对于这条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水脉,丹灶将整合沿线资源,从陆上到水上,实现整体运营,将其由以观光体验为主的历史文脉,焕新为“文化溯源、艺术体验、民俗烟火、养生夜游、水岸活力”五位一体的岭南水脉。
丹灶也要激活官山涌城市水脉,打造城水相依的潮玩之地。丹灶将聚焦商业短板,着力做强消费中心,打造高品质城央商圈。同时,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建好“一院、一校、一公园”即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南海实验学校有为中学、丹灶儿童公园。这一系列城市配套将有效串联起丹灶的魅力两公里U湾,把64平方公里的丹灶城区打造成时尚感与烟火气并存、商业与文旅共生、极具潮流引领力的新地标。
同时,丹灶要焕新南沙涌艺术水脉,构建人景交融的艺术长廊。以罗行艺术墟为起点,丹灶将持续擦亮“墟游记”品牌,打造“一河两岸”艺术长廊。丹灶还将结合第三届大地艺术节,沿滨水设置一批有颜值、有风味的艺术作品、艺术装置,打造南沙“艺术之涌”。

北江生态水脉组团项目发布。
丹灶还要涵养北江生态水脉,引爆金沙户外的无限活力。今年,丹灶将进入金沙户外休闲运动岛密集建设期,重现金沙滩昔日的辉煌。同时,丹灶也将借全运会东风,实现村村有龙舟、月月有比赛,创建高品质龙舟文化目的地。丹灶还将依托五金优势,不断拓展户外产业版图,实现户外生态、户外运动、户外艺术、户外产业协同发展、同频共振。
仙湖是佛山仙湖实验室的所在地。丹灶要打造仙湖科创核,推进产业向新、向绿发展。年初,丹灶启动了仙湖国际科创社区建设。今年内,丹灶将打通仙湖到桂丹路、丹横路的交通要道,重点建设湾区科学家创业园、仙湖创客总部及孵化器,用好两大产业基金,搭建更多中试平台,全过程陪伴科学家创新创业。4月15日,丹灶还将举办首届仙湖创新创业大赛,全力打造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区。

仙湖科创核组团项目发布。
59个重点项目发布,总投资超260亿
此次发布的5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超260亿元,涉及产业、文旅、城乡品质、公共服务等领域,犹如多台强劲的发动机,共同驱动着丹灶和环两江先行区的发展。
在产业项目方面,共有25个项目落地。其中,仙湖国际科创社区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项目依托仙湖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所形成的良好发展基础和优势,重点建设湾区科学家创业园、仙湖创客总部、运动商业公园、社群中心、仙湖高端酒店等项目,打造“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的国际性复合功能社区。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建设项目,打造集储能、电力控制、电器设备制造、电力能源领域服务等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园区。广东先导泛半导体装备及核心零部件项目,将进一步壮大丹灶的半导体产业集群,提升在该领域的产业层级。这些产业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为丹灶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南沙涌艺术水脉组团项目发布。
文旅项目同样亮点纷呈,14个项目将深度挖掘丹灶的历史文化底蕴。北江吾舞国际舞蹈节、康园活化项目、“清云里”项目、罗行艺术墟年度大墟等纷纷亮相,这些文旅项目的实施,将促进丹灶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丹灶的底蕴和魅力将被进一步激活,提升丹灶的文化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当地消费,加速实现人文与经济融合发展。
城乡品质项目也是此次重点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11个项目致力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市布局。通过改善交通网络、加强城市绿化等措施,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居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丹灶的城市形象,增强对外来投资和人才的吸引力。此外,随着华美达国际星级酒店、保利时光汇商业项目、万豪臻品之选酒店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丹灶文商旅体将加速融合,未来丹灶有望为南海片区的建设催生出更巨大的效益价值。
公共服务项目更是重中之重,9个项目聚焦于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将进一步改善当地的医疗条件,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在教育方面,新建和改扩建学校项目,将增加学位供给,提升教育质量,满足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建设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是当仁不让的主战场,扛起了主战场的担当,在全市一马当先。作为先行区核心区的一员,丹灶也必须跳出‘一镇一域’的局限,把使命扛在肩上。”何敏仪表示,丹灶要有足够的政治担当,把握价值转化的战略机遇,写好共同富裕的丹灶答卷,让丹灶成为人文引领的示范地、沿江经济的先行地、创新驱动的新引擎。

丹灶镇党委书记何敏仪讲话。
何敏仪提出,丹灶将在市委、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敢饮头啖汤”的勇气、“十年磨一剑”的定力、“万众一条心”的合力,将丹灶打造成为人文与科技交相辉映、生态与经济相得益彰、城市与乡村美美与共的共富典范,为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为“再造一个新佛山”贡献丹灶力量!
攻坚六大改革项目,柔性治理四字“丹方”
“本次活动是丹灶铆足干劲建设环两江的实际行动,环两江先行区南海丹灶片区建设,丹灶给人信心、令人期待。”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对丹灶镇“人文科创 四脉一核”推进环两江先行区建设寄予厚望,要求丹灶立足自身资源优势,让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景。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讲话。
一是以“人文”重塑区域价值。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建设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在发现重塑片区价值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尤其是要发挥好“人文”深层次带动作用。
二是以“科技”提升区域品质。与环两江先行区内其他镇街相比,丹灶创新资源汇聚、战新产业集聚发展优势明显,接下来,要继续把这一长板拉长、优势做优。
三是以“共富”铸就区域品牌。共富是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鲜明的底色,作为当年“敲锣打鼓贺富”先行地,丹灶有基础、有条件在城乡共富上率先突破、作出示范。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丹灶以“四脉一核”引领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发展,实现当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大提升。这些美好的蓝图、一个个项目要如何落实?

六大改革攻坚行动发布。
丹灶镇同日发布了六大改革攻坚行动。其中包括,以南沙社区公寓建设为试点,加快新型城乡社区建设;人文浸润、科技赋能,创新柔性治理工作机制;六个连片、三大万亩,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设钧和五金智谷,助推五金产业绿色转型;创新政产学研金联动机制,建设仙湖国际科创社区;强村公司赋能,打造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范。活动现场,六大改革攻坚行动领衔单位的代表上台,敲响了奋进的鼓声。
六大改革攻坚行动中,其中一项是创新柔性治理工作机制。活动现场还发布了《2025年丹灶镇柔性治理工作方案》。丹灶将以“三引三管三提升”为统领,以“微、爱、善、聚”四字“丹方”为引,推进20个重点项目,不断拓展多元社群广泛参与治理的平台,带动形成“发展—治理—服务—共生”柔性治理闭环,厚植丹灶城市人文底色,推动丹灶社会治理模式之变。

丹灶镇柔性治理工作方案发布。
其中,“微”字“丹方”,代表的是聚焦城乡管理微痛点、微焦点、微短板,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注入柔性力量。“爱”字“丹方”,代表的是聚焦“弱信号”,及时预防和化解矛盾苗头,推动“救火思维”向“防火思维”的转变。“善”字“丹方”,代表的是聚焦“一老一小”、特殊群体、新兴领域的急难愁盼,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慈善助力”的民生关爱体系。“聚”字“丹方”,代表的是聚焦全域创熟、新市民融合等工作,大力开展“联新暖新强新行动”,推动“管治”向“共治”转变。
3年后,环两江先行区丹灶片区将是什么样子?也许每个人想象各有不同,但宜居、宜游、宜工、宜商,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和年轻人向往的丹灶,永远值得我们期待!
文/图 南海融媒记者 李阳 劳显强 通讯员 丹宣
视频/南海融媒记者 张伟灿 蓝景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