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教育系统多维度推进校园安全工作
校园安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重要论述、服务国家“十四五”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筑基工程。永昌县始终将校园安全作为教育工作的“国之大计”和“民之关切”,以平安校园建设为抓手,深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体系,探索“预防为先、科技赋能、多元共治”长效机制,全面筑牢教育领域安全发展基石。

统筹部署,拧紧安全责任螺丝
县教育局每季度开展一次安全工作总体部署会,梳理当季工作要点,规划安全工作方向;每月组织召开全系统校园安全工作调度会议,依据工作进度和实际状况及时调整安排,实现动态管理。同时,联合多部门不定期开展检查,全面排查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各学校积极配合,强化值班巡查、风险预警、隐患整改以及突发事件响应流程,建立起覆盖重点时段、关键区域的全方位管理体系,切实做到了排查隐患闭环管理。

夯实基础,筑牢校园安全壁垒
从校门到课堂,安全防护处处到位。校门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精准管控出入人员;校园重点部位安装56组拒马,168个圆形防撞墩有效抵御潜在风险。教学楼里,智能烟感报警器、应急疏散指示灯一应俱全;30所学校食堂全面升级“明厨亮灶”工程,食材采购信息、从业人员健康资质实时录入“陇上食安”APP,确保师生吃得安心、吃得健康;18辆校车穿梭在城乡道路,为学生上下学保驾护航;每一项安全防护措施,都是校园给予师生的温柔守护。

精细管理,严守校园安全关卡
“您好,请出示证件并登记!”校门口的护学岗教师、安保工作人员严格把关,外来人员登记核验制度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各校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
严把校门关。对外实行“人防+技防”双保险,外来人员严格执行“登记-核验-陪同”入校流程;对内落实缺勤学生追踪制度、旷课学生第一时间报告制度、学生请假家长签字带离制度;
严审备案制。校外机构进校园开展活动,必须经县教育局备案,实行“主办方申报-教育局审核”双重把关;
严控风险点。31名警察常驻校园,确保“一校一警”全面覆盖;关键路段、关键时段“三见警”护学措施常态落实;定期巡查教学楼、实验室、运动场馆等重点区域,重点维护消防设施、配电系统等设备;
严查关键岗。每学期开展教师无犯罪排查;组建专业后勤保障队伍,专人负责校车安全、食品检测及设备维护,确保安全设施“随时能用、用则有效”。

协同共育,构建安全守护体系
社会联防。联合公安、市场监管、消防等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清查校园周边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重点排查个别经营主体非法接纳、容留未成年人消费问题,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责任。
家校共育。建立“一把手挂帅、党员引领、中层示范、全员参与”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班主任牵头,校警、法制副校长、社区工作人员和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家访网络。确保每学年每位学生至少被家访一次,实现家访制度化、常态化。
校园自护。强化“日巡查、周排查、月报告”和班级信息员、寄宿制学校值班巡查、进出校门管理等制度。在防欺凌工作中,全县中小学统一设立校园举报箱,畅通电话、网络等匿名反映渠道,健全线索受理-快速核查-分类处置闭环机制,通过案例分析、法治宣讲等方式强化警示教育,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教育赋能,厚植安全自护根基
“弯腰捂鼻,有序撤离!”在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的消防应急疏散演练中,学生们快速完成火场逃生。我县始终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构建“法治+心理”双护航体系:
法治教育全覆盖。68名法治副校长100%覆盖中小学,开展模拟庭审、法治讲座;18所学校建成法治资源教室,永昌七中、河西堡二小创成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
心理防护全链条。配备18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依托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同时,全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测,根据测试结果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
实景演练强技能。各校场景化开展防震、防火、防拐骗、防暴力侵害等专题演练,确保安全教育常响耳边、应急演练常抓不懈、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校园安全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从借助“明厨亮灶”实现食品安全的智慧监管,到推行“一生一策”精准守护学生心理健康,从打造校园周边200米安全防护圈,到建设法治资源教室,都是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的务实举措。今后,我们将持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