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AI可穿戴相机Looki L1发布!美团前高管创业,三轮融资过千万美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1 10:24:00    

2025年8月20日,全球首款AI多模态穿戴设备Looki L1正式发布。这款兼具拍摄、剪辑、问答功能的相机,前三轮融资已超千万美金,创始人还是美团前智能硬件高管。

那么,这款“新世代相机”与普通运动相机究竟有何不同?小雷认为,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Looki L1是一款真正面向所有人的相机,几乎没有上手门槛。

图源:Looki官网

机身仅设两个按键,通过长按或短按即可触发录音、录像、拍照等功能,操作极简。最有意思的是其“Story Mode”(故事模式):相机会自动开启智能间隔拍摄,每2分钟拍摄一次,续航可支持12小时连续拍摄;随后AI会自动识别场景、筛选重要片段并拼接,最终生成专属个人的Vlog。 更实用的是AI问答功能——用户可直接调取特定时间段的片段。

而这两个核心功能之所以能支撑起千万融资,是因为它带来了AI交互生态的全新风向。

对普通人来说,Vlog门槛还是太高了

小雷此前也曾尝试过制作Vlog:iPhone 15 Pro发布时,曾为其搭载的Apple Log功能入手新机,不仅下载了专用App、购置了手机支架与外置硬盘,还学习了运镜技巧、出门拍摄素材,甚至收藏了不少剪辑教程。

但如今回看相册,那些素材仍原封不动,手机支架与外置硬盘也早已在家“吃灰”。 最终,小雷只勉强编辑了第一条素材——剪切、调色、转场、音频处理这一系列操作,让整个创作流程变得异常繁琐。原本只想“简单记录生活”,却成了一件费力的事;即便后来剪辑App加入了AI自动剪辑功能,也没能盘活囤积的素材。

图源:雷科技

到最后,小雷连举起手机拍摄的动力都没了。 屏幕前的各位或许也有过类似经历:手机或存储卡里囤积了大量旅游、聚餐、运动相关的素材,却从未真正整理使用过。因为上手剪辑确实需要一定学习成本,这本质上意味着要投入时间——而现代人最稀缺的恰恰是时间。

但以第三视角回看自己当天的经历,往往会觉得更有意义:当原本平淡的生活画面呈现在屏幕上时,会瞬间变得鲜活生动。在同质化的时代里,渴望彰显个性的人们,需要在琐碎日常中寻找自身的价值与意义,而相机记录下的光影,正是每个人努力生活的鲜活证明。

图源:Looki官网

正因如此,Looki L1精准踩中了AI时代的风向。

Looki L1用AI自动制作碎片化Vlog

Looki L1整机仅30克,存储容量为32GB。受机身尺寸限制,其镜头配置自然无法与运动相机等微型相机相提并论:视频仅支持1080P/30Hz格式,仅拍照时支持4K分辨率。

显然,Looki并未将高分辨率、高刷新率作为核心目标,而是将画质与帧率控制在“够用”的水准——1080P既是主流视频平台的优先选择,也能平衡设备续航与存储压力。 这款产品的核心卖点,是AI主动拍剪功能,它也因此成为普通人制作Vlog的“极简工具”。

图源:Looki官网

它不仅是AI多模态设备的一次重要亮相,更为人们提供了分享生活的“极速工具”。这种主动拍摄设备还蕴藏着更多可能性——它能复刻此前难以实现的多种视角,比如孩童视角、宠物视角,甚至是树木视角。

这类长时间拍摄的素材,剪辑时最耗费精力——你永远不知道关键画面藏在哪个时间节点里。而AI的出现,直接省去了这一繁琐过程,甚至还会自动处理音频、添加滤镜。

试想一下,过去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处理的素材,在Looki L1在拍摄结束后就能直接生成成片。对于任何希望“零成本”上手创作的用户而言,这款产品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它也存在一个核心疑问:AI生成的片段,是否真的契合用户想要记录的重点?

Looki L1的AI处理流程分为四步:

通过摄像头、麦克风、光线传感器等多模态硬件感知环境,对场景进行分类识别并有效捕捉;

AI识别后,依据时间线或场景逻辑生成主题化片段;

提取用户行为特征,分析日常行为习惯,标记出生活中的“意外瞬间”并单独记录;

AI自动完成视频创作,将上述素材片段剪辑拼接,并同步完成调色、音频优化等后期工作。

图源:Looki官网

最终素材会保存在本地,用户可在手机端直接浏览,也能通过关键词搜索目标片段。AI会根据搜索指令匹配并呈现对应内容,这种高效的素材检索方式,能让用户更精准地找到所需片段;而那些日常中可能被忽略的画面,更能提升用户的幸福感,进而增强记录生活的积极性。

如今,这种碎片化Vlog正逐渐成为主流。比如剪映的AI视频生成功能,就与这种逻辑类似:导入素材后,标记高光时刻、选定主题,即可自动完成剪辑。不仅用户操作简单,观众的观看体验也更轻松,所以压缩时长对创作者与观众而言都是好事。

图源:雷科技

换句话说,碎片化Vlog显著提升了生活分享的效率。尽管这种“效率优先”的模式听起来有些功利,但不可否认的是,效率正是当下所有事物的核心追求——包括日常娱乐。更短的视频搭配优质的调色与剪辑,完全可以替代部分事无巨细的长Vlog;同时,短视频平台带来的流量热度、用户互动,能让发布者快速地找到归属感。也正因此,碎片化Vlog将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

此外,这种“差异化”的记录方式,是否能给特殊群体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比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这类群体仍有自我意识,但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当他们看到自己一天中的记录时,是否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又或者,这种挂脖式跟拍相机能否结合AI实现危险提醒功能?能否成为一款“人载记录仪”走进大众视野?

不过这些都还只是设想——目前Looki L1尚未正式出货,定价199美元,叠加税费后约合人民币1600元。这个价位低于主流运动相机,却又处于一个略显尴尬的区间——它难免会让用户产生疑问:花这笔钱记录生活,到底值不值?但只要用户产生了这个疑问,Looki的营销策略其实就已经成功了,主动拍剪设备的概念一旦建立,这款产品的知名度便已初步打响。

当然,Looki L1能吸引超千万美金融资,核心原因还是行业对“挂脖相机作为AI多模态载体”这一方向的认可。

图源:Looki官网

AI让可穿戴设备真正“智能”了起来

如今,智能设备搭载AI已相当普遍。比如当下热门的智能眼镜,小雷就曾做过多次测评——作为与人类视角同步的设备,它的优势在于信息检索与随手记录,交互体验更易被用户接受。

图源:雷科技

此前主打“语音交互”的AI Pin也曾是一次创新尝试,但用户与设备的交互体验实在过于尴尬(需投影到手上操作),这也使得这一创新在多数用户眼中显得十分鸡肋。

PieX Pendant的AI情绪感知模块同样是一次新探索:它通过毫米波技术感知用户情绪变化,还能通过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帮助用户平复亢奋情绪。而此前雷科技测试过的NotePin,同样试图以AI智能穿戴设备的定位替代手机录音功能,但其表现较为一般。

从这些产品中不难看出,AI智能穿戴设备是一片潜力巨大的领域,众多厂商纷纷布局,但就目前而言,真正做出成效的仍只有AI智能眼镜——作为人类视觉的延伸,它无需额外的学习适应时间,交互体验更贴合用户习惯。

而本期提到的Looki L1,也极大地降低了设备的“存在感”:30克的轻量化设计、极少的物理按键,能让用户几乎忽略它的存在;同时借助AI完成主动拍剪,同样无需额外学习,用户可直接上手。

图源:Looki官网

由此可见,当下AI智能穿戴设备首先要做好的是“穿戴体验”——不奢求“无感佩戴”,但至少佩戴方式或交互方式不能过于繁琐鸡肋(比如AI Pin的投影操作)。

其次,智能体验必须优于智能手机——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很多智能设备的功能(如拍摄、录音、视觉检索),智能手机其实完全可以实现。如果智能穿戴设备无法为用户带来更优的体验,那么购买它便毫无意义。

这也带来了一个新思考:能否将手机的功能拆解到不同的智能穿戴设备中?让这些设备既能提供更优质的使用体验,又能延伸用户的感官能力——比如智能眼镜可作为“机器眼睛”,那么“机器耳朵”“机器鼻子”是否也有发展空间?

在厂商的不断试错与探索中,小雷相信,各类颠覆认知的AI多模态设备已在路上。

写在最后

从Looki L1融资大获成功的案例中不难看出,这款AI多模态智能设备获得了行业的高度认可,其核心优势十分明确:

AI与摄像头、麦克风等硬件深度融合,具备出色的环境分析能力;

主动拍剪功能,彻底解放了用户的Vlog制作流程;

素材解析与回看功能,不仅显著提升了效率,还增强了用户记录生活的粘性;

轻量化设计让佩戴体验近乎“无感”,降低了日常使用的心理负担。

因此,小雷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硬件与AI深度结合,带来更强大的功能与新奇的使用体验——这必将成为智能设备领域的全新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AI可穿戴相机Looki L1发布!美团前高管创业,三轮融资过千万美金

2025-09-01 10:24:00实时讯息

一部小区电梯装4个“碰一下”抢红包设备,居民疑惑重重

2025-08-29 08:23:00实时讯息

电子产品“防蓝光”功能真能护眼吗?专家:效果有限 最好做到这一点

2025-08-27 09:49:00实时讯息

9月2日22时至9月3日14时,北京部分区域将实施无线电管制

2025-08-21 19:59:00实时讯息

自主接水 料箱搬运 凳子装配 90秒出咖啡……沈阳新松智造亮相北京 展人形机器人

2025-08-15 13:00:00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