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打造“永远在线”的北京文化论坛,首批17处“会客厅”亮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21:52:00    

4月10日,天坛公园神乐署中和韶乐奏响千年雅韵,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首场活动——“对话: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悠扬古韵中拉开序幕。这是北京文化论坛探索常态化活动开展的首次尝试。活动现场发布了太庙、天坛、先农坛庆成宫等首批17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场地。

首场对话活动中,单霁翔、王春法、吕舟、李黎等嘉宾聚焦“文化遗产保护的世界性价值”和“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主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就更好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出真知灼见。活动现场还设置了非遗和文创展示区,给与会嘉宾带来了“京”味浓厚、精彩纷呈的特色文化体验。

活动现场,天坛公园神乐署中和韶乐奏响千年雅韵。通讯员 张维民 摄

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活动贯穿全年

北京文化论坛创办于2022年,永久主题为“传承·创新·互鉴”,致力打造展示中华文化精华、博览世界文化精粹的重要窗口,引领先进文化潮流、聚合文化创新力量的国际品牌,搭建起促进文化交流、深化文明互鉴的一流平台。论坛坚持国际性定位,影响力迅速扩大,已成为继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之后,又一个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要平台。

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新亮点之一,在于创立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论坛活动,打造“永远在线”的北京文化论坛。作为推动常态化落地的创新举措,北京市立足丰厚的文化资源,结合近年来文物保护腾退空间,精心选取了17处文化场景,加挂“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标牌。

首批17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位于东城区的太庙、天坛、观中·中轴线在地文化博物馆、隆福寺文创园、钟鼓楼、颜料会馆、地坛、景山街道市民文化活动中心、曹雪芹故居纪念馆;位于西城区的先农坛庆成宫、湖广会馆、报国寺、海清苑、宣南文化博物馆、十月文学院佑圣寺、正乙祠、沈家本故居。

从朱门金瓦的太庙到蓝瓦金顶的天坛,展现出中华礼仪的庄重精深与“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北京钟鼓楼刻画出时间律动的悠远诗篇;七百年宏恩观化身为观中·中轴线在地文化博物馆,以数字光影和多元业态,让中轴线文化持续流淌;古刹新生的隆福寺文创园,见证了传统文化与潮流艺术碰撞的创意场域;雕梁画栋的颜料会馆,重现百年戏曲传唱的前门京味文化盛景……每一处“会客厅”都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色。

主办方将根据学术交流、对话研讨等不同性质和主题,选择符合活动需要的举办场所,非会期恢复这些场所的日常功能,更好地推进北京老城文化文物空间的活化利用。

首场会客厅活动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首场活动相聚天坛神乐署,共话“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让前来参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直呼“非常有意义”,也让她感觉到“中国同样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去年,“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9项世界遗产。伊琳娜·博科娃说,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纵贯老城南北,中轴线沿线分布着古代皇家宫苑建筑、祭祀建筑、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等,“中轴线不仅见证了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演变,也体现了中国城市规划传统的深厚底蕴,我认为,北京中轴线的独特性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里东方城市景观理想以及核心建筑群类型的空白,它呈现出无可替代的独特性,也具有非常突出的世界性价值。”

在对话环节中,多位文化遗产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文化遗产保护的世界性价值”和“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主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就更好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出真知灼见。

首场对话由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吕舟主持,他也是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项目的负责人。吕舟介绍,中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1987年第一次申报世界遗产,北京就有3处遗产地被列入首批6处世界遗产当中,去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北京共有8处世界遗产。“这些世界遗产和北京丰厚的遗产资源,都在北京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于世界遗产,我们强调的是突出的普遍价值,我们有责任向世界贡献我国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我们做到了。”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说,今天,中国成为全世界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北京是全世界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

首场对话活动中,单霁翔、王春法、吕舟、李黎等嘉宾聚焦“文化遗产保护的世界性价值”和“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主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通讯员 张维民 摄

单霁翔说,在申遗的过程中,我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强调文物保护走向了文化遗产保护,“我们的责任也变得更为重大。”在他看来,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它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为当代生活作出贡献,人们才会喜爱它,进而尊重它。“这样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会成为我们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中)发言。通讯员 张维民 摄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国家博物馆原馆长王春法谈到了博物馆在引导民众了解人类文明中起到的作用。他认为,博物馆最重要的作用是举办展览,加强讲解、推广,同时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一个优秀的展览,既可以让大家了解到各个国家的文明,同时也可以提升观众的审美情趣,让观众更为深刻地理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突出贡献。”

更多优质文化活动和演出将加入常态化活动中

首场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活动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吕舟表示,他比较关注的是文化遗产对当代的影响。“我们一直在讲文化遗产活起来,如何让文化遗产真正地发挥作用,今天的活动上,很多人都谈到了这个问题。”吕舟说,“会客厅”让北京文化论坛变成了常态化,更有利于大家相互交流,进行思想的碰撞。

东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城区与北京文化论坛连续三年“双向奔赴”,今年将第四次共创文化盛会。“东城区亲历并见证论坛从构想变成现实、从诞生到成长的全过程,以论坛为窗口集中展示城市形象与文化魅力,也探索出服务保障重大文化活动的高效工作机制和流畅协调网络。”未来,东城区将以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为载体,推动更多常态化活动完美呈现,激活城市文化地标的新活力。

活动现场设置了非遗和文创展示区。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据了解,“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承办方将整合、对接北京市现有优质文化活动和演出,重点吸纳文化属性强的论坛类、对话类、学术交流类活动,作为北京文化论坛常态化活动。同时,将与各领域企业、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构建完善的招商推广和会员募集机制,不断拓展市场优质资源,纳入论坛常态化组织运营体系,进一步增强论坛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许丽

相关文章

共筑生命防线,这份抗癌“实用指南”请收下

2025-04-13 23:24:00实时讯息

成都熊猫基地推出新视频 带您“云上”解锁熊猫会客厅

2025-04-13 22:20:00实时讯息

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将正式开启线上售票

2025-04-13 22:05:00实时讯息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开馆

2025-04-13 17:41:00实时讯息

阿根廷引入中国机器人促围棋推广

2025-04-13 16:48:00实时讯息